行业资讯

杭州混合型塑胶跑道施工关键要点

2025-09-16 1

一、材料配比:手动混合控制“胶-砂-颗粒”均匀性(核心基础)

1. 杭州双组份聚氨酯胶水混合(纯手搓,确保固化均匀)

  • 配比标准:主剂:固化剂=5:1(重量比,无工具时用“容器估量法”:找两个相同塑料盆,分别装满主剂和固化剂,倒出1盆主剂+1/5盆固化剂,戴手套反复揉搓3-5分钟,至颜色均匀无条纹)。

  • 判断均匀性:混合后胶水呈均一颜色(无“白条纹”或“深褐色团块”),用手指蘸取少量,10分钟后触摸不发黏(说明固化剂分散合格)。

2. 杭州石英砂与橡胶颗粒添加(人工估量,兼顾耐磨性与弹性)

  • 石英砂(耐磨层):按胶水重量的10%-15%添加(无称重时,每盆胶水加“手抓3把”砂,颗粒直径0.3-0.5mm,用手搓至砂粒完全裹胶,无“干砂”或“胶团”)。

  • 橡胶颗粒(弹性层):底层添加20%-30%黑色橡胶颗粒(粒径2-4mm,手抓估量,确保颗粒分散均匀,避免局部过硬或过软)。

混合型塑胶跑道

二、分层结构处理:纯人工摊铺+压实(控制厚度与结合力)

1. 基层处理(手动清洁+修补,确保无隐患)

  • 清洁:用手捡除石子、落叶,用粗糙布料(如麻袋片)反复摩擦基层(去除浮灰、油污),直至“手摸无滑腻感,擦布无明显污渍”。

  • 裂缝修补:宽度<3mm裂缝,用混合好的胶水直接灌入(手指按压至溢出),表面抹平;深度>5mm凹陷,用“胶水+砂=1:2”搓成糊状填充,手掌压实至与基层平齐。

2. 分层摊铺(手动控制厚度,每层功能不同)

分层厚度材料人工操作要点
底涂层0.2mm纯胶水(不加颗粒)用手掌薄涂1层,确保完全渗透基层孔隙(手摸表面无黏感,2小时表干)。
弹性层8-10mm胶水+橡胶颗粒(1:3)分2次摊铺:首次铺5mm,手掌横向按压(力度以颗粒不回弹为准);24小时后铺第二层5mm,纵向按压,确保总厚度均匀。
面层2-3mm胶水+石英砂(1:0.1)用手掌轻压摊铺,确保表面平整(无砂粒凸起),用硬纸板刮出防滑纹理(顺一个方向划纹,深度0.5mm)。

三、固化控制:环境判断+人工养护(避免起鼓/脱层)

1. 固化时间控制(根据温度手动调整)

  • 温度影响:25℃时每层固化需24小时(手摸表面硬实,无压痕);温度<15℃时延长至48小时(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,避免固化不完全);温度>30℃时缩短至12小时(加快摊铺速度,避免胶水提前固化)。

  • 湿度控制:施工前用“塑料薄膜覆盖基层24小时”,膜下无凝结水方可施工(否则水汽蒸发导致面层起鼓,需重新铲除返工)。

2. 养护保护(纯人工隔离,避免外力破坏)

  • 隔离措施:用彩条旗围合施工区域(人工搬砖块压住旗边),悬挂“禁止踩踏”警示牌,每日巡查3次,防止无关人员进入(未固化表面被踩出脚印需全部铲除重铺)。

  • 洒水养护:高温天气(>35℃)时,每日用湿抹布轻拍表面2次(避免水分快速蒸发导致开裂),保持表面微湿(手摸不黏)。

四、质量检测:纯感官判断

1. 弹性检测(手压+脚踩)

  • 手压测试:按压表面,凹陷深度3-5mm,松手后2秒内回弹(弹性合格);若凹陷不回弹或回弹缓慢,说明弹性层胶水不足或未完全固化。

  • 脚踩测试:穿普通运动鞋跑步急停,鞋底无滑动(摩擦系数≥0.6),落地无震感(冲击吸收率20%-30%)。

2. 平整度与厚度检测(目测+步测)

  • 平整度:沿跑道走直线,脚步无明显起伏(3m距离内高度差≤3mm);目视表面无波浪状凸起或凹陷。

  • 厚度检测:用手指插入边缘未压实处,感知总厚度≥10mm(弹性层+面层),局部厚度差≤2mm(避免后期磨损不均)。

3. 粘结力检测(手动剥离)

  • 边缘测试:用手抓住跑道边缘,用力向上拉扯,若基层无脱落(仅表面少量颗粒被带下),说明粘结力合格(附着力≥2MPa)。

总结:无工具时混合型跑道施工需“配比凭经验、摊铺靠手压、固化看环境、检测靠感官”,核心要点是材料混合均匀、分层厚度可控、固化环境适宜,适合小面积(<200㎡)施工,人工成本是工具施工的3倍,但通过严格控制步骤可满足日常使用需求(寿命5-7年)。